《网络安全法》
发布日期:2019-12-30 15:53:11 浏览量:1489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于2016年11月7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基本大法,即将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法》是网络安全领域“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对保障我国网络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网络安全法》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有哪些?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
1、扩展个人信息保护范围
《网络安全法》第22条第2款规定:“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手机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还应当遵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2、强化服务商在用户信息泄露后的告知义务
《网络安全法》第42条:“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漏、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漏、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示用户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3、完善互联网个人信息删除更正制度
《网络安全法》第43条:“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储存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
侵害网络安全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第一种行为是对系统功能进行“删除”。
第二种行为方式是对系统功能进行“修改”。
第三种行为方式是对系统功能进行“增加”。
第四种行为方式是对系统功能进行“干扰”。
网络实名制有哪些利弊?
除了网络信息安全和可追溯等方面的管理因素外,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网络实名制有利于提高参与者在网络上发言发生的公信力,从而为公众提供发表观点、看法、建议渠道。
第二、网络实名制能帮助参与者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遏制网络暴力,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
第三、网络实名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虽然网络实名制利好甚多,但其弊端也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个人信息可能遭泄漏,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网络实名制后个人网上行为信息可能被恶意利用和传播,对公民个人信息及其隐私的保护构成极大威胁。
第二、网络言论自由被限制。
国家在保障网络使用权利方面有哪些责任和义务?网民上网义务有哪些?
《网络安全法》明确了国家在网络保障上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应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权利。同时,国家应保障网络信息的自由流动,不得限制网络发展,也不得限制网络信息的传播。
于此相对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上网时,也应遵循最基本的网络安全规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
怎样维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第一、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得个人信息,不得分发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第二、依法负有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他工作人员,必须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个人信息、隐私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三、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有违反本法律规定行为的,对企业和个人信用有何影响?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71条规定:有本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记入信用档案,并予以公示。